思母典故出自 宋末元初浙江余姚九功寺名叫舆恭的僧人创作的《灵隐寺志》,这首七言绝句中表达了他对亡母的深深思念。诗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描绘了诗人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悲痛。其中,“霜殒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讲述了孔子弟子闵损(子骞)受后母虐待,冬天穿着塞有芦花的衣服,而亲生母亲却穿着棉花制成的袄子。子骞因此跪求父亲留下母亲,最终感动父亲,后母也悔改了,对待诸子如己出。后世因此典故将芦花作为母爱的象征。
此外,诗中的“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则描述了诗人在生活清贫的情况下,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母亲的情景,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孝心和感恩之情。
这个典故传递了孝道和感恩的价值观,提醒人们要珍惜亲情,孝顺父母,感恩养育之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