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方式融合了自然欣赏与人文传承,主要习俗包括:
一、核心传统习俗
登高 作为重阳节最经典的习俗,登高象征驱灾避难,同时欣赏秋景。古代有“佩茱萸登高”的传说,后世演变为全民参与的自然活动,多选择山川、塔楼等高处。
赏菊与饮菊酒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赏菊活动始于晋朝,文人雅士常以菊酒会友。菊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与秋意交融,成为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
吃重阳糕
传统糕点,多以粘米粉制成,形状多样(圆、方、带花纹)。吃糕寓意平安吉祥,部分地区还会在糕上插菊花或写祝福语。
插茱萸
佩戴茱萸(一种中草药)驱邪避灾,与登高、赏菊并称“三大重阳礼”。茱萸被认为可驱虫、消积食,民间在重阳节普遍使用。
二、地域特色活动
陕北风味: 部分地区会食用荞麦面熬羊肉,搭配重阳糕,别具风味。 皇家习俗
三、现代延伸
登高旅游:结合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成为热门户外活动。
敬老主题:部分活动融入尊老元素,如家庭团聚、老年康养讲座等。
四、时间与意义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与祭祖结合形成“祭祖节”,是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其核心内涵从农耕社会的祈福演变为兼具自然欣赏与人文关怀的综合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