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此诗以动态笔触描绘夏雨骤至的瞬间,前两句通过“黑云”“白雨”的对比,展现乌云翻滚与急雨倾盆的激烈变化;后两句以“卷地风”和“水如天”的意象,表现风雨过后的晴朗与开阔,意境恢弘且节奏紧凑。
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以春风喻指北风,将冬雪比作梨花,通过“忽如”二字突出雪势的突然与壮美,展现塞外雪景的独特魅力。
三、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原文: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赏析:通过“溪云”“山雨”“风满楼”的意象,预判天气变化,展现唐代山水诗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被后世誉为“唐人气象”的典型。
四、其他相关诗句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以拟人手法表现春雨的及时与润泽,体现唐代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李师中《和李明叔理定道中》:
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通过“初寒”“江气白”“晓痕青”的细腻描绘,展现清晨雨后山村的清幽意境。
黄景仁《绮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虽未直接描写天气,但通过“风露”意象暗示夜间的气候特征,隐含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总结
这些诗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语言,捕捉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苏轼的《望湖楼醉书》因画面感强、节奏明快,成为描写天气变化的经典之作;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以夸张手法展现北国雪景的独特韵味。如需进一步赏析,可结合具体诗境体会诗人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