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与“礼”的古文名言警句,综合《论语》等经典文献,整理如下:
一、关于“礼”的名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出自《论语·学而》,强调礼的核心作用是促进人际和谐,先王的治国之道以礼为美。
"不学礼,无以立。"
- 《论语》原话,指不懂得礼仪规范,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有子所言,说明礼不仅是外在规范,更是内在和谐的体现,需通过礼来调节人际关系。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死而后已,人以为忠矣。"
- 孔子强调,侍奉君主需遵循礼制,否则可能被误解为谄媚,而守礼至死才是真正的忠诚。
二、关于“信”的名言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论语》原话,指出信用应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言行一致才能被信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仁,不知其可也。"
- 孔子名言,强调信用是人格的根本,仁德与信用同等重要。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 中国俗语与《论语》结合,体现信用的不可逆性和责任感。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 《论语》思想,说明真诚是行动的根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好事务。
三、其他相关名句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曾子所言,强调对祖先的尊重与礼的传承。
"人而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国无信不立。"
程颐、孟子联言,突出信用在个人与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以上名言均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中“礼”与“信”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至今仍对个人品德与社会秩序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