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作者与作品
该句诗是宋之问途经杭州灵隐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的意境,成为中秋文化中广为传诵的意象。
创作背景
宋之问在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离京赴越,游历至灵隐寺,因中秋之夜桂花飘落,触景生情而作此诗。
全诗内容
《灵隐寺》全诗为:
```
鹤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诗中“桂子月中落”呼应中秋时令,“天香云外飘”则通过夸张手法表现桂香浓郁、飘渺悠远的意境。
文化内涵
桂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仙侣长伴”,此句诗常被用于表达对美好情谊的期许。同时,禅宗思想也赋予其超越尘俗的禅意,成为东方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表达。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