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原文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核心思想
孟子通过列举舜、傅说等历史人物在困境中崛起的例子,论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观点。其核心思想是:
忧患意识:通过经历挫折和困难,人能锻炼意志、增长才能;
安乐危害:长期安逸会使人丧失斗志,导致衰败。
三、艺术特色
排比论证:开篇使用“舜、傅说、胶鬲”等具体事例,形成强有力的事例链;
逻辑严密:从个人成长推及国家兴衰,构建完整论述体系。
四、现实意义
该文常被用于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奋斗,例如教育领域常引用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