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的填写,可参考以下结构与要点:
一、基本信息栏
学生信息: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研室
论文题目:需与学生自拟题目一致
二、指导过程记录
(一)选题与开题阶段(1-2次指导)
选题讨论 记录学生选题思路、初步研究方向及可行性分析,推荐相关文献和资料检索渠道。
开题报告指导
指导开题报告的结构(如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等),强调文献综述的深度和文献选择的权威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1-2次指导)
文献检索与筛选
记录学生文献查阅进度,推荐高权威期刊(如SCI、SSCI),指导使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
研究方法设计
协助学生确定研究方法(如实证分析、案例研究),讲解数据收集与分析工具。
(三)初稿撰写与修改(2-3次指导)
框架与内容指导
审核论文大纲,提出章节结构调整建议,指导核心论点的论述逻辑。
语言与格式规范
检查语法错误、标点符号,指导参考文献格式(如APA、MLA),优化图表与表格制作。
(四)定稿完善(1次指导)
综合修改建议
在学生提交初稿后,从内容深度、文献引用、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最终审阅
确认论文符合学校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校对和润色。
三、注意事项
时间管理:
按学校规定的指导周期(如每月1次)记录进展,避免遗漏。
沟通方式:
记录指导方式(面谈、邮件等),确保双方对修改意见达成一致。
存档要求:
学生需保存指导记录表,与论文其他材料一并提交。
通过以上结构化记录,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指导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清晰掌握论文写作思路,提升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