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在写诗时以“反复推敲”著称,这一特点体现在他对字词和句法的极致追求上。具体表现如下:
推敲典故的由来
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的选用经历了反复推敲。他最初犹豫使用“推”或“敲”,通过骑驴吟哦、比划动作,最终在韩愈的建议下选用“敲”,从而形成了“推敲”这一成语。
苦吟风格的体现
贾岛的诗风以“苦吟”闻名,他常为了一句诗反复琢磨数日,甚至因沉思过度而陷入困境。例如,他在长安骑驴吟诗时,因“推”与“敲”的抉择而分神,被韩愈撞见,这一事件成为他苦吟精神的典型例证。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推敲”一词被后世引申为写作中逐字逐句斟酌的过程,强调对语言精准性的追求。如韩愈评价贾岛时称其“诗奴”,既肯定了其诗作质量,也暗含对其过度推敲的调侃。
综上,贾岛通过“反复推敲”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语言艺术的严谨态度,这一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