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是 于心何忍,而非 余心何忍。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成语含义与用法
于心何忍 指对某事或某人因内心道德或良知无法接受而产生的不忍。例如:
- 看到老人摔倒而不扶,实在于心何忍
- 他拒绝举报同事的违规行为,于心何忍
余心不忍
该词并非成语,属于用词错误。若按字面理解,可能被误认为“剩下的心不忍”,但实际使用中并无此固定搭配
二、成语出处
“于心何忍”出自明代王世桢的《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意为“我怎能忍心监斩他呢?”)
三、常见搭配与情感色彩
情感色彩: 中性成语,多用于表达对受害者或不合理行为的同情 结构用法
> 看到孩子受苦,我于心何忍
四、错误用法示例
“余心不忍”在现代汉语中虽被部分人误用,但严格来说属于用词不当。若需表达“剩下的心不忍”,可用“余念不忍”等替代。
综上, 于心何忍是正确且常用的表达,而 余心何忍需根据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