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廉颇与蔺相如两位赵国重臣的互动。以下是核心内容的简短叙述:
背景
廉颇是赵国名将,战功显赫,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次立功,官职升至上卿,地位高于廉颇。
矛盾冲突
廉颇对蔺相如的升迁心怀不满,扬言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为避免两人冲突损害国家利益,主动避让,并向廉颇解释:“秦王畏我赵国,非畏廉将军一人。”廉颇听后深感惭愧。
化解危机
廉颇决定以国家为重,脱下战袍,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状,热情迎接,两人最终和解,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为赵国效力。
寓意
该故事体现了蔺相如的远见卓识与廉颇的知错能改,成为后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典范。成语“负荆请罪”即源于此,现多用于形容主动认错、赔礼道歉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