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附录的格式需遵循统一规范,确保与正文协调一致。以下是具体要求:
一、基本结构与编号
标题格式 - 附录标题使用「附录」二字(三号黑体居中),下接题目(四号黑体居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 多个附录按字母顺序编号(如A、B、C),每个子项(图/表/公式)再细分编号(如A.1、B.2)。
二、排版与格式要求
字体与页边距
- 文本格式与正文一致,页边距需与正文匹配。
- 行距为1.5倍,段落缩进与正文统一。
页码管理
- 页码连续编号,不重新启动,与正文页码衔接。
三、内容组织与标注
分条陈列
- 图表、表格、公式等需分项列出,例如「图A.1实验数据表」「公式C.1计算模型」。
- 附录内容可包含补充材料(如原始数据、代码),需按逻辑分类。
四、引用与说明
正文关联
- 正文中引用附录内容时,需明确标注附录编号和标题(如“根据附录A.1中的数据”)。
五、其他注意事项
可选内容
- 仅包含对正文有辅助价值的内容,避免冗长。
总结:
附录格式需注重规范性和可读性,通过统一编号、分条排版和与正文的关联,提升论文整体严谨性。具体要求可能因学校或期刊略有差异,建议提前咨询相关机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