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阅教师或指导教师评阅意见的撰写,可参考以下结构与要点:
一、评阅意见的基本结构
开头 - 基本信息:教师姓名、学生姓名、作品名称及评阅目的(如毕业设计、课程作业等)。
- 总体印象:简述作品的研究方法、创新点或不足(如结论可深化、数据支撑不足等)。
具体问题
- 列举具体问题,需结合事实与数据说明(如逻辑漏洞、格式规范问题等)。
- 例如:“文章结论过于简单,未深入探讨实际应用价值”或“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
建议与改进方向
- 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如补充数据分析、优化结构等)。
- 例如:“建议对研究结论进行细化,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或“修改参考文献格式以符合学术规范”。
总结与评价
- 重申整体评价,肯定学生努力并鼓励后续改进(如“研究动机积极,但需提升数据分析深度”)。
二、撰写注意事项
客观性与针对性
- 问题描述需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建议需具体可行。
- 例如:“数据来源单一,建议增加实地调研”而非模糊表述“数据不足”。
语言规范
- 使用“该文在……方面表现良好,但需注意……”等结构化表述。
- 避免口语化表达(如“写得不错”),应改为“文章结构清晰,但结论部分可进一步阐释”。
分学科规范
- 科学类作品需强调方法严谨性,文学类则侧重语言表达。
- 例如:“数学建模需增加数值验证步骤”或“小说需优化人物描写逻辑”。
三、示例参考
正面评价: “该论文选题紧扣前沿,文献综述全面,实证研究数据详实,结论具有创新性,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建议参加学术竞赛”。 改进建议
“建议在论文中加入政策背景分析,并对方法步骤进行图示化说明,以增强可读性”。
通过以上结构与要点,可系统地撰写出既客观又有建设性的评阅意见,助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