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 舍:
舍弃、放弃
- 本:根本、根源(如树根)
- 逐:追求、追逐
- 末:枝节、次要部分(如树梢)
整体指放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引申含义 现多用于批评做事不抓核心问题,而沉迷于琐碎细节,导致主次颠倒。
二、成语出处
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上农》,原文为“弃本逐末,以务末而忘本”,强调农业为根本,工商为末业,批评弃农经商的行为。
三、用法与结构
词性:
贬义词
结构:联合式成语(动宾结构)
句中功能: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四、典型例证
商业领域:
公司为短期利润削减研发预算,导致长期创新能力下降。2. 政治领域:政客为拉票背离原则,最终失去公信力。3. 学习场景: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忽视理解与应用。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本末倒置、舍近求远、顾此失彼。- 反义词:抓住根本、纲举目张、返本归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该成语通过树根与树梢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主次颠倒的逻辑错误,在实际应用中需警惕因小失大的决策倾向。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