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是一句出自《孟子·告子下》的成语,原文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使人在身心上得到锻炼和提升,最终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面含义
劳其筋骨:
通过体力劳动使身体筋骨得到锻炼和强化,如长途跋涉、体力劳动等。
苦其心志:
通过精神压力、挫折或困境使内心产生痛苦和挣扎,从而锻炼意志力。
二、深层内涵
磨炼意志:
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考验,使人在逆境中学会坚持与忍耐,培养“动心忍性”的品质。
增长才干: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人的潜能被激发,原本不具备的能力得以提升。
天命观体现:
孟子认为,这种磨练是上天赋予承担重任者的必经之路,通过“苦”与“劳”实现从柔弱到坚强的转化。
三、历史与现实意义
个人成长:常被用于激励人们在学业、事业中不怕困难,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社会治理:也可用于国家培养人才,通过挑战激发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误区
部分解释将“苦其心志”误写为“使心意苦恼”,实际应为“使心志受苦”或“使思想痛苦”,强调对意志的锻炼而非单纯的情绪困扰。
综上,该句通过“苦”与“劳”的辩证关系,阐述了逆境对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人才培养的经典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