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清明或端午的古诗

59

关于清明和端午的古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清明相关古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4.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二、端午相关古诗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 《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3.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4. 《九子粽》(唐·李隆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三、其他相关说明

屈原主题:

文秀、殷尧藩等诗人借端午纪念屈原,如文秀的《端午》直白表达屈原冤屈,殷尧藩的《端午》则感慨身世与端午习俗。- 节日习俗:白居易、苏轼等诗人描绘端午习俗,如包粽子(李清照)、赛龙舟(张建封)等场景。- 文学价值:杜牧的《清明》因意境深远成为千古名篇,文秀的《端午》则以沉痛笔触成为端午节文化符号。

以上诗作均围绕节日核心意象展开,杜牧、白居易等人的作品流传最广,兼具文学性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