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性格特点与主要事迹如下:
一、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与料事如神
体现在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经典战役中。空城计中,他以城门大开、抚琴饮酒的姿态吓退司马懿;火烧赤壁则通过精准预测天气,利用黄盖诈降火攻曹操。
忠心耿耿与鞠躬尽瘁
一生辅佐刘备、刘禅,前后历时20余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使面临困境(如街亭失守、北伐挫折),仍坚持原则,直至去世。
谦逊有礼与知人善任
三顾茅庐后,虽居高位仍虚心纳谏,曾婉拒刘琦的江夏太守任命,并以礼劝谏后主刘禅。他善于发掘人才,如重用赵云、姜维等。
清廉自律与以身作则
家庭财产仅800铢,生活节俭,反对奢侈。推行廉政政策,要求官员“赏罚必行”,自身也以身作则。
二、主要事迹
空城计
西城失守后,面对司马懿大军,诸葛亮以镇定从容的姿态成功退敌,展现其超凡胆识。
七擒孟获
通过七次擒获与释放,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巩固了蜀汉南部疆域。
火烧赤壁
联合东吴,利用黄盖诈降和东南风,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草船借箭
曹操限十天造10万支箭,诸葛亮仅用3天,通过巧借东风完成任务。
北伐与祁山之战
六次出祁山,但因马谡失街亭、用人不当等原因屡战屡败,最终退回汉中。
治军与创新
改造连弩为诸葛连弩,提升军事实力;发明木牛流马解决运输难题。
三、历史评价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塑造为“智慧化身”“忠臣代表”,但其形象也包含文学夸张成分。史书记载他“谨慎过度”“躬亲守旧”,其一生充满战略失策与个人悲剧,如错用马谡、北伐未竟等。尽管如此,他的治国理念(如廉政、法治)对后世影响深远,仍被尊为“忠臣与智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