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念屈原类
《端午》(唐·李隆基) - 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译文:端午正值仲夏,白昼逐渐变长。盐梅已用于调味,酒杯中酒液传流。古人留下的习俗,年复一年积累深厚。看木槿茂盛、芦苇飘香,祈愿亿万人同享长寿,共同守护国家昌盛。忠诚坚定如不改变,将福泽传递给后代。 - 赏析:此诗通过端午时节的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传承的敬仰,展现皇室对忠贞品德的推崇,也隐含对国家繁荣的祝福。
二、端午习俗类
《竞渡诗》(唐·卢肇) - 原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煽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译文:长期居住在石溪,每到端午便思念。在馆驿楼前观看龙舟竞渡,雷声轰鸣中鼓声震天。龙舟如飞鸟般破浪前行,众人齐声呐喊,争相夺冠。 - 赏析: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端午节赛龙舟的激烈与团结精神,体现民间对驱邪避灾、祈求胜利的信仰。
三、节日氛围与感怀类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 原文: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 译文:重五(端午)的山村景色优美,石榴花盛开如火。粽子包成双髻,艾草束在发冠。旧时习俗储备药材,我虽体弱也佩戴丹药。夕阳西下时结束活动,悠然自得地饮酒作乐。 - 赏析:通过描写乡村端午的宁静与祥和,反映民间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以及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四、其他经典作品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原文: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 译文:美好的日子正值端午,愿与老友共祝千秋。五彩丝线系同心,轻衣映衬体态鲜。清斋难掩思念,欲与亲人共饮琼浆。 - 赏析:表现端午赠礼习俗,体现亲情与节日的交融,展现唐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总结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既是自然节气与人文信仰的结合,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上述诗词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端午的习俗、精神内核与美学价值,既有对屈原的追思,也有对生活美好的颂扬,共同构成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