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抱负,《论语》中有多句经典语录,主要出自《论语·公冶长》《论语·泰伯》《论语·泰伯下》等篇章,以下是核心内容整理:
一、志向高远的总体论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言,士人应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仁为己任,追求理想直至生命终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提出人生四要素:以道为终极目标,德为立身之本,仁为行为准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修养途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个人志向的坚定性,即使外在力量再强,也无法改变内心的追求。
二、具体理想与担当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以仁爱之心规划理想社会:让老人安享晚年,朋友相互信任,年轻人心怀理想。
"以仁为己任"
孔子反复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士人最核心的担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价值取向:君子以道义为准则,小人则追求个人利益。
三、追求理想的境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以登山挖井为喻,形容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越攀登越高,越挖掘越见坚韧。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鼓励面对理想困境时仍要努力,如推石上山虽艰难,但过程本身即具意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调求知态度:既要有敏捷的思维,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其他相关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倡导通过反思旧知识获得新理解。
以上语录共同勾勒出《论语》中理想抱负的核心内涵:以仁为根基,以道为方向,通过个人修养与社会实践实现理想,同时保持谦逊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