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红蜻蜓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巴金的《家》的名词解释

59

巴金的《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其核心名词解释:

一、作品基本信息

所属系列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与《春》《秋》共同构成该系列,反映20世纪初中国封建家庭的兴衰。

创作背景

该书以巴金在四川成都的家族经历为蓝本,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连载,1933年出版单行本。

文学地位

《家》与《春》《秋》并称“激流三部曲”,其中《家》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是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核心主题

封建家庭的衰落

通过高家大公馆的兴衰史,展现封建礼教对个人自由与人性发展的压抑,揭示传统家族制度的腐朽性。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

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命运,体现年轻一代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

社会变革的缩影

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从封建礼教向现代文明的过渡。

三、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手法

巴金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通过日常细节展现社会风貌,如高家成员的对话、心理活动等。

自我剖析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巴金在作品中融入对传统文化与人性本质的思考。

历史与个人交织

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使作品既具文学性又具历史价值。

四、人物与情节

高觉新: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迫接受包办婚姻,象征旧时代的悲剧性。

觉民、觉慧:接受新文化熏陶的青年形象,代表新时代的觉醒与抗争。

重要情节:觉新放弃爱情、觉慧的叛逆抗争等,成为推动家庭变革的关键节点。

《家》通过家庭悲剧映射社会问题,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