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古文作品,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唐代诗作
1. 《登长城》(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以雄浑笔触描绘长城的雄伟与历史沧桑)
2. 《饮马长城窟》(陈琳)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 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通过边塞意象表达对长城防御功能的赞叹)
二、其他唐代作品
《送邢郎中赴太原》(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以长城比喻边防策略)
《统汉烽下》(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通过历史对比展现长城的永恒性)
三、边塞诗中的长城意象
《塞下曲》(常建):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以悲壮笔触反映长城边塞的军事悲剧)
《骢马》(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借长城意象抒发现代边塞征人情怀)
四、其他相关作品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 (以家庭情感映射长城边塞的离别哀思)
《关山月》(徐九皋):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 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以月夜长城为背景,表达对边疆的思念)
注:部分作品如《饮马长城窟行》虽未明确提及长城,但包含"饮马长城窟"等关键意象,故一并收录。建议阅读时结合具体诗题理解长城在边塞文化中的多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