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韦编三绝”中的“三绝”并非指具体的三次断绝,而是概数,表示多次断绝。该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具体解析:
韦编:
指用熟牛皮绳编连竹简的绳索,是古代书籍的常见编联方式。
三绝:
表示多次断绝,而非确切的三次。孔子因反复研读《易经》,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断裂,需多次更换。
《易经》:
典故的核心对象,孔子晚年深入研究《易经》,其勤奋程度使韦编多次脱断。
补充说明:
该成语后泛指勤奋读书,如《史记》中还记载了“铁擿三折,漆书三灭”。
孔子的这种刻苦精神,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及对弟子教育的重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