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成语
怡然自得 - 含义: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常指心态平和、无所畏惧的状态。 -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悟,怡然自得。”
- 近义词:怡然自乐、悠然自得、安闲自在。
悠然自得 - 含义:
形容悠闲舒适、神态从容的状态,强调超脱世俗的闲适感。 -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近义词:闲云野鹤、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恬然自得 - 含义:
形容安静清闲、内心满足的境界,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定。 -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臣愿为廉将军画圈。”(虽为典故,但常与“恬然”连用)
- 近义词:安闲自在、清静空闲、无牵无挂。
二、其他相关成语
欣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常用于描述对现状的认可与愉悦感。
踌躇满志:原指心怀壮志,后也形容对自己现状的满意与自信。
清闲自在:强调无拘无束、安逸闲适的生活状态。
枕稳衾温:特指生活舒适安逸,常用于描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三、使用建议
语境选择:若强调心态平和与自然契合,优先考虑“悠然自得”;若突出超脱世俗的境界,“怡然自得”更贴切;描述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时可用“恬然自得”。
例句参考:
“退休后,他每天游山玩水,真可谓 悠然自得。”
“她性格内敛,面对困境仍能保持 恬然自得的从容。”
“读完这本书,他感到 欣然自得,仿佛找到了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