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三首”通常指《登高》《春望》《石壕吏》,以下是每首诗的主要内容概括:
一、《登高》
主题 :通过秋日登高远望的景象,抒发个人身世飘零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隐含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名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落叶和长江的意象,展现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白表达漂泊异乡的悲怆与年老多病的无奈。
二、《春望》
主题:
描绘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名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国破”与“山河在”的对比,凸显战乱对文明的冲击。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将花鸟与人的情感联结,强化悲怆氛围。
三、《石壕吏》
主题:
通过吏卒夜捉丁壮的纪实,揭露社会动荡中人民的苦难,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名句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展现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求生本能。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以悲怆语气道出生命的残酷与无奈。
补充说明:
《登高》和《春望》多被列为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常结合其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教学;
《石壕吏》则常作为理解唐代社会现实的典型文本。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