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云大雨的古诗,可参考以下分类整理:
一、直接描写乌云与大雨
唐代韩偓《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以浓墨渲染乌云,展现风雨交加的夏夜景象。
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通过比喻手法表现风雨如海浪的磅礴气势。
唐代李商隐《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虽未直接描写大雨,但通过“黄叶仍风雨”暗示雨势的持续与萧瑟氛围。
二、以风雨预示或渲染氛围
先秦佚名《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以风雨象征人生境遇,与君子相遇的期待形成对比。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通过雨夜景色烘托春雨的细腻与生机。
宋代徐凝《春雨》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描写春雨连绵对农事的潜在影响。
三、其他相关诗句
杜牧《大雨行》: “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云缠风束乱敲磕,黄帝未胜蚩尤强。” 以夸张手法表现暴雨的磅礴与动荡。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被《楚辞》典故化用,展现西湖雨景的变幻莫测。
以上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乌云大雨的形态与意境,既有具象描写,也蕴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