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并非出自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而是中国古代典籍《纂要》中的名言,其完整表述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补充说明:
出处背景
该句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绎的《纂要》,成书于公元502年左右,是古代农事哲学的总结,强调春耕的重要性。
相关文献
后世文人如陈登科、郭澄清等在作品中引用此句,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明代《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收录了该句,并扩展为四句格言。
文化内涵
该句通过“春”“晨”等意象,体现古人对时间管理的智慧,既适用于农业生产的规划,也喻指个人修身与事业发展的原则。
若需文学赏析类诗句,可参考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等经典作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