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诗词,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作品,涵盖山水、离别、边塞等多种题材。以下为精选分类整理:
一、山水桥景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黄庭坚《菩萨蛮》以烟雨朦胧的溪桥为背景,勾勒出渔翁醉卧的闲适画面。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刘宪《侍宴长宁公主东庄》描绘皇家园林中仙气缭绕的画桥,充满宫廷雅趣。
二、离别赠别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卢照邻《咏史其二》以洛桥为送别场景,抒发游子对故土的眷恋。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
吴文英《莺啼序》借六桥的变迁,隐喻人事无常与爱情悲剧。
三、边塞风骨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将桥与秋高气爽的襄阳古道结合,展现边塞苍凉。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王之涣《凉州词》以黄河浮桥为边塞意象,烘托征人思乡情愫。
四、自然意象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刘禹锡《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通过烟雨、草浪等元素,将桥与自然融为一体。
"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以桥与弯月为意象,表达壮志未酬的遗憾。
五、历史典故
"东都洛阳桥,千古渡头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虽为画作,但诗中提及洛阳桥,体现其历史地位。
"郑和下西洋,宝船过郑和"
文天祥《过零丁洋》虽未直接写桥,但以宝船过桥隐喻抗元壮举。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作者同名现象(如崔颢、卢照邻),此处仅列首次出现者。建议结合具体注释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