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与生活类
《所见》 -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通过牧童捕蝉的瞬间,展现儿童纯真好奇的天性。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描绘儿童追逐蝴蝶的活泼场景,充满童趣。
《村居》 -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通过放风筝的细节,体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
二、动作与神态类
《幼女词》 -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细腻刻画幼女拜月的可爱动作,展现童真与模仿能力。
《牧童》 - 吕岩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与袁枚同名,但侧重点不同,突出儿童专注时的瞬间。
三、情感与互动类
《夜书所见》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通过儿童挑促织的情景,表达对童年纯真的怀念。
《忆匡一师》 - 李商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儿童视角展现陌生感,反衬童年的无忧无虑。
四、经典名篇补充
《小儿垂钓》 -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绘儿童专注垂钓的憨态可掬。 《巴女谣》 - 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展现儿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场景、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特质,是古典文学中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