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经典
《小雅·鹿鸣》 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以鹿鸣象征君臣和谐,常被用于宴客颂德)
《灵台》
佚名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描绘鹿在灵囿中安详姿态,隐喻圣德)
二、唐代名作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以鹿的隐逸形象表现道士超凡脱俗)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山因鹿而得名,此诗借鹿表达归隐情怀)
三、宋代佳作
梅尧臣《鲁山山行》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通过鹿的意象营造静谧山林氛围)
欧阳修《秋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以鹿车隐喻归隐生活)
四、其他经典
曹操《短歌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借鹿鸣歌颂贤才) 白居易《首夏》
陆游《夏日杂咏四首》:幽寻穷鹿径,静钓杂鸥群。 (鹿与鸥鹭同游,体现隐士闲适)
五、现代仿古诗
《鹿》(现代仿古诗):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融合传统意象与现代语言)
注释:
《小雅·鹿鸣》是《诗经》中最早赞美鹿的诗,常被用于宴乐场合表达待客之道。- 李白、孟浩然等诗人借鹿表达隐逸思想,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鹿象征超凡脱俗。- 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通过鹿的意象营造静谧山林氛围,体现宋代山水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