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六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为开篇名句,道出了全书对人生虚幻的感慨,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警句。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通过对比“身后有余”与“眼前无路”的境遇,揭示人性中贪恋与悔恨的矛盾。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以自然意象表达对女性纯洁与男性世俗的价值观念,奠定全书性别意识基调。
二、第七回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石牌坊对联,体现《红楼梦》核心哲学:虚实相生,物我两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赞颂薛宝钗的品德与林黛玉的才华,隐喻其悲剧结局。
三、第八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体现封建社会处世哲学,被后世称为“处世格言”。
“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
通过模糊语言表现《红楼梦》的虚幻感,类似“雾里看花”的意境。
四、第九回
“金玉良缘终有定,木石前盟岂虚传。”
预示宝玉与黛玉、宝钗的命运纠葛,成为贯穿全书的线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再次出现,强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悲怆感。
五、第十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以简洁语言概括宝黛爱情悲剧的本质,成为文学经典。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结合前文对宝玉的描写,暗示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其他经典片段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四世同堂,转眼家破人亡。”(第八回)
通过对比富贵与衰败,凸显人生无常的悲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
开篇即奠定全书的基调,被反复引用。
以上句子均围绕虚实、悲喜、人性等主题展开,展现了《红楼梦》作为现实主义巅峰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