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梳子定情的典故,古代诗词中多有体现,以下是相关作品及解析:
一、经典诗词出处
《鹧鸪天·垒金梳子双双耍》(吕胜己) “垒金梳子双双耍,铺翠花儿袅袅垂。人去后,信来稀,等闲屈指数归期。”
以金梳子为定情信物,象征白头偕老的约定,通过“人去后,信来稀”表达对归期的期盼。
《鹊鸪天·紫苏木梳》(阿牙木作)
“卿且梳相思,思卿共白头。”
现代仿古诗句,将梳子与相思、白头偕老结合,适合刻于定情信物。
二、梳子定情的文化内涵
谐音寓意: 梳子谐音“思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眷恋。 行为象征
习俗延伸:七夕等节日成为赠送梳子的传统场景,强化情感表达。
三、相关诗词补充
《大明宫词》:太平公主的梳子虽未直接提及,但体现了唐代以发饰表达情感的习俗。
《诗经》:用椒树象征子孙繁衍,与梳子的爱情寓意形成对比。
以上作品均围绕梳子的谐音、行为象征展开,既表达深情厚意,又蕴含美好祝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