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赠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亮点:李白以豪迈笔触赞颂孟浩然的高风亮节,将“醉月”“迷花”与“中圣”结合,成为千古名喻。
二、苏轼《踏莎行·中吕宫》
> 波湛横眸,霞分腻脸。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亮点:通过“波湛横眸”“囊空不办”等意象,刻画董传虽贫寒却饱读诗书的形象,被《宋诗三百首》列为必读。
三、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亮点:以山水比喻人物神韵,将眼波比作流水,眉峰比作青山,成为描写女性神态的典范。
四、杜甫《饮中八仙歌》
>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亮点:以“玉树临风”形容宗大历的潇洒气质,展现唐代文人风骨。
五、白居易《采桑子》
> 红窗碧玉新名旧,犹绾双螺。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小来竹马同游客,惯听清歌。今日蹉跎。恼乱工夫晕翠蛾。
亮点:用“千斛明珠”比喻眼神明亮,突破常规以量化手法表现秋波,成为晏几道的标志性诗句。
六、郑板桥《竹石》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亮点:借竹子坚韧品格,赞颂人生态度,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却隐喻人格力量。
七、其他经典
《诗经·硕人》: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描绘女性美态,开创了《国风》的写人传统。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用“笔落惊风雨”赞誉李白诗歌的震撼力。
王昌龄《西宫秋怨》:通过“芙蓉不及美人妆”表现宫女的艳丽与哀怨。
以上诗词均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特质与精神风貌,可结合具体场景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