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描绘酷暑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以夸张手法表现六月高温,赤亭道口因酷热无行人,凸显边塞酷暑的严酷。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通过稻田与泉水的对比,侧面烘托六月江南地区的湿热气候。
二、以景衬情表达闷热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以扇子引凉的动作,反衬出夏日漫长而闷热的特点。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通过雨后初晴的瞬间,暗示出六月雨热交织的天气特征。
三、借物喻体写酷热
"荷芰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以荷花盛开、采莲人迟缓的景象,隐喻六月荷塘的闷热。
"蝉噪高枝惊宿鸟,草深时见牛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虽写初夏,但通过蝉鸣、草深等意象,暗示出夏季的沉闷气息。
四、反差手法强化感受
"初稼新逢六月雪,厄杨仍发一年枝"
刘振美《无题》以六月飞雪的罕见景象,反差烘托出当地酷热的气候条件。
"山间六月清"
王炎《萧寺经新雨》通过“山间”与“六月”的对比,凸显出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清凉感。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六月的炎热特征,既有直白描写,也有借景抒情,共同勾勒出夏季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