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田园类
1.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描绘农民夏日劳作的艰辛)
2.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稚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二、边塞征战类
3.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鹤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褒义之师北伐,悲壮氛围贯穿全诗
4.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窗。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抒发现代人追思古迹的怅惘)
三、抒情怀思类
5. 《春望》(杜甫)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
6.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且)
四、自然景观类
7. 《夏夜叹》(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以夸张手法表达对夏夜酷热的厌倦)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抒发现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五、哲理禅宗类
9.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蕴含禅宗“万籁寂”的哲学思想)
10.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自然现象喻示知识更新的必要性)
注:部分诗篇存在多个版本,此处选用较为著名的繁体书写版本。如需进一步赏析,可结合注释阅读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