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三”字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夸张手法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其中“三”字强化了空间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通过“二十三”这一具体数字,表达长期被贬谪的境遇。
《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杨基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以“三楚”和“九疑”展现洞庭湖与衡山的雄伟,意境开阔。
二、含“九”字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同上,包含“九天”意象,呼应瀑布的壮阔。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虽未直接用“九”,但“九重”可隐喻皇宫的威严。
《木兰诗》-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传诵千古的叙事诗,虽未含“三”或“九”,但常被文人借喻。
三、同时包含“三”和“九”的古诗
《楚塞三湖接,荊门九派通》- 王昌龄
“楚塞三湖接,荊门九派通。”
以“三湖”和“九派”展现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建议结合具体需求选择,如李白诗作以“三”字见长,而王昌龄则擅长用“九”字营造辽阔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