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游《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原文: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方冬十月天炎蒸,雷公吼怒声凭凭。 解析:
首句“雷车动地电火明”以夸张手法描绘雷电的磅礴气势,如同战车轰鸣、闪电划破天际。- “急雨遂作盆盎倾”则将骤雨比作倾盆的盆盎,展现雨势之猛烈。- 下两句通过“雷公吼怒”进一步渲染雷电的威严与狂暴,展现夏季暴雨的独特景象。
二、苏轼《有美堂暴雨》
原文: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解析:
“游人脚底一声雷”以奇特的视角表现雷声的近在咫尺,令人震撼。- “满座顽云拨不开”描绘乌云密布的压抑氛围,与后文的暴雨形成对比。- 通过“浙东飞雨过江来”的动态画面,展现暴雨的磅礴与不可阻挡。
三、韦庄《暴雨》
原文: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解析:
简洁明快地描绘江南夏季多雷雨的特点,清晨暴雨倾盆,傍晚却转晴,形成鲜明对比。
四、其他相关作品
杜牧《大雨行》:
> 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 以夸张手法表现雨势的浩大,展现天地间的磅礴气象。- 高斯得《冬大雷电》:
>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五、四字词语补充
雷电交加: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雨如磐:形容雨势极大,如“风雨如磐石,不可动摇”。- 电闪雷鸣:如“电闪雷鸣惊天地,暴雨如注洗乾坤”。
以上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雷电暴雨的精准捕捉与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