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楚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高出杂树的荆木,后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突出的事物。其含义和典故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指高出杂树的荆木,常被用来比喻在群体中特别出众的个体。
引申义:
可形容在学术、艺术、体育等领域表现卓越的人或事物,如“文学翘楚”“行业翘楚”等。
二、典故来源
《诗经》典故:出自《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原指楚国国君欲刈取杂薪中的荆木,以喻拔除不良分子。东汉郑玄注解为“喻众女皆贞洁,欲取其尤高洁者”,后以此比喻品德或才能出众者。
三、用法示例
人物评价:
- “他/她/它是……领域的翘楚。”(如“医学界的翘楚”“文学领域的翘楚”)。
事物描述:
- “这家企业是行业的翘楚,连续多年营收居首。”。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魁首、俊彦、领军人物。
反义词:平庸、碌碌无为。
五、扩展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翘楚”常与“落霞孤鹜”等意象结合使用,如辛弃疾《贺新郎》中“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用以赞颂文学成就的卓越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翘楚作为成语,既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是汉语表达中赞誉优秀个体的经典用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