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意义 诗句以“问渠”(池塘)的清澈为引子,通过“源头活水”解释其清澈之因。源头活水指持续流动的活水,象征知识或事物的不断更新与活力来源。
引申寓意
- 知识更新: 比喻人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思维活跃与认知清晰,正如池塘需活水维持清澈。 - 品德修养
二、创作背景与哲理
创作背景:朱熹通过观察池塘清澈现象引发对知识与修养关系的思考,此句为《观书有感》第二首的精髓。
哲理内涵: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如“铁杵磨成针”的坚持,或如书法艺术需灵感(源头活水)的滋养。同时,也隐含“知行合一”的思想,知识需通过实践转化为内在素养。
三、相关拓展
教育意义:常被用于劝导青少年持续学习,培养自律习惯。
文学手法:朱熹运用“半亩方塘”这一具体意象,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使读者更易理解。
综上,这句诗通过自然现象喻指知识与修养的持续更新过程,成为中华文化中激励后人不断进取的经典范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