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未央”三个字的出处,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最早出处 “夜未央”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原文为:“
>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该诗为周宣王时期作品,描述宫廷早朝时车铃声与庭燎之光的场景。
其他相关诗句
- 曹丕《燕歌行》: >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该句因意境深远,成为后世传诵名句。 - 陶渊明《拟挽歌辞 其二》
> 鸾鸣山中夜未央,凤凰台上凤凰翔。 以夜未央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 其他诗人:
- 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
> 戈槛营中夜未央,燕台歌罢月如霜。 - 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
> 欲来不来夜未央,挑灯夜未央。 - 文天祥《除夜》:
>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杨万里《小池》: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虽未直接使用“夜未央”,但“夜未央”后半句“挑灯夜未央”为常见搭配。*
“未央”的文化内涵
“未央”在汉代被引申为“长乐未央”,象征美好祝愿。例如汉高祖刘邦的未央宫即取此意。而“夜未央”则特指夜色未尽,常被用来表达时光流逝或思念绵长的情感。
综上,“夜未央”作为独立意象,在《诗经》中最早出现,后续历代诗人亦多有引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