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和树的古诗,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山水与树的综合意象
1. 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绘秋日山中红叶与寒霜的交织景象。
2.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未直接写树,但通过“南山”与“云”的意象隐含山林意境。
二、山中树木的特写
1.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以夏日绿树与楼台倒影的静谧画面展现禅意。
2. 杨万里《岸树二首其一》: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通过拟人化手法表现岸边树木的挺拔。
三、季节与山的树
1.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以萧瑟秋色中的山树渲染寂寥氛围。
2. 孟郊《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虽为悼亡诗,但“古井”意象隐含山林永恒性。
四、动态与山的树
1. 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以青溪奔流不息的动态画面反衬山树的静谧。
2. 张籍《玉仙馆》: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通过鹧鸪啼鸣与山树空间关系营造孤寂感。
五、哲理与山的树
1.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以自然意象表达人生无常的哲思。
2.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衰衰。借山树常绿特性隐喻坚韧品格。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版本,如《题报恩寺上方》作者存疑,此处采用较为常见的唐代诗人方干作品。建议阅读诗集时核对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