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概”和“通疏”的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可作以下解释:
一、气概的含义
基本定义 指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在重大问题上的果断决策和超凡气势。例如:
- “他具有英雄气概,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 “这种气概令人敬佩,仿佛能感染周围的人。”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气度、风度、胆识、魄力
- 反义词:怯懦、猥琐、懦弱
历史与文学中的体现
历史人物如李神(《魏书》)、张士节(《孑遗录》)等常以“气概”形容其刚毅品格。
二、通疏的含义
宗教仪式中的概念
在道教等宗教活动中,“通疏”指道士在神前念诵的祈愿文书,用于祈求福祉或超度亡魂。例如:
- “道士通过通疏向仙界传达信众的祈愿。”
成语中的用法
- 褒义: 形容人通情达理、洒脱磊落,如《西厢记》中形容人物性格开朗; - 贬义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核心差异:
“气概”侧重描述人的内在品格与外在表现,而“通疏”是特定宗教仪式中的行为载体,二者分属不同语义范畴。- 潜在联系:
在宗教语境中,道士的“通疏”行为可能体现其修行成果或人格魅力,从而与“气概”产生关联,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四、易混淆点辨析
部分资料将“通疏”误写为“通疏”或“通踈”,实为同一词的不同写法,读音和释义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