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及释义如下:
一、原文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二、逐句释义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众鸟高飞尽”:
鸟儿们飞得无影无踪,象征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消散。 - “孤云独去闲”:天空中仅余孤云悠然飘走,烘托出一种孤独而闲适的意境。 - 整体:通过“鸟飞尽”“云独去”的动态画面,反衬出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寂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相看两不厌”:
诗人与敬亭山形成对照,山虽无言却“长久相看”,象征自然与人生的永恒共鸣。 - “只有敬亭山”:强调在万物凋零中,唯有山能给予永恒的陪伴,隐含诗人对知音的渴望。 - 整体: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敬亭山赋予生命,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三、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十年后,因长期漂泊、怀才不遇而作。他在此时登上敬亭山独坐,触景生情,将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精神的追求。
四、艺术特色
意象选择:以“鸟”“云”“山”为核心意象,构建静谧而深邃的意境空间。- 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哲理,如“闲”字既形容云彩状态,也暗喻心境。- 情感表达:通过“相看两不厌”的拟人化描写,将孤独感转化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