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铁不成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情感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如子女、学生、下属等)因不争气、不上进而感到极度不满和失望,同时寄寓着强烈的希望其能够改观的复杂情感。
情感性质
这种“恨”并非真正的仇恨,而是源于对对方潜力的失望和对其发展的殷切期望,常带有惋惜和责备交织的情绪。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这里通过贾母对宝玉的无奈与失望,典型地体现了成语的用法。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
- 可作宾语(如“我恨铁不成钢”);
- 作定语(如“恨铁不成钢的努力”);
- 作补语(如“他恨铁不成钢”)。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怒其不争、可怜天下父母心; - 反义词
四、示例与辨析
正面示例:老师恨铁不成钢,督促学生加强学习;
易混淆点:需注意与“恨”字开头的负面成语(如“恨天尤人”)区分,后者表达纯粹的抱怨而非期望。
五、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该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期待与现实落差,常通过“恨铁”这一比喻,隐含对培养机制或个人努力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