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古稀今不罕”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古稀”指人年七十岁,“今不罕”表示现在(与古代)相比,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不再稀少。
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被用来感慨人生易老,但现代社会由于医疗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实际寿命已显著延长。
二、出处与背景
杜甫的诗句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在晚唐时期创作此诗,当时社会动荡、生活困顿,老年人死亡率较高,因此用“古稀”表达对长寿的珍视。
历史背景
在杜甫之前,虽然也有“古稀”说法,但并未成为普遍认知。杜甫的诗句因深刻反映时代特征,使这一表述广为流传,成为代名词。
三、与“古稀”相关的文化背景
古代寿命认知
古代平均寿命较低(约30岁),但七十岁在古代社会已属高寿。孟子曾言“七十者衣帛食肉”,说明普通百姓若能活到七十岁,生活水平已属优渥。
现代社会的变迁
随着医学进步和生活条件改善,现代人平均寿命显著提高(如中国目前人均寿命超70岁),因此“古稀”不再具有特殊意义,但诗句仍被保留作为文化符号。
四、总结
“七十古稀今不罕”既是对年龄的客观描述,也蕴含对生命阶段的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在珍惜当下时光的同时,应保持豁达心态面对衰老与生命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