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倒打一钉耙”的歇后语,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核心结论
“倒打一钉耙”是源自《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歇后语,主要表达“反咬一口”或“拒不认错”的贬义含义。其完整形式和常见变体如下:
标准形式
- 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指猪八戒在战斗中失败后,不仅不认输,反而反咬对方,是《西游记》中经典的情节化表达。
其他常见变体
- 猪八戒的钉耙——倒打一耙
直接以武器命名,强调“倒打一耙”这一动作与猪八戒的关联。 - 猪八戒爬墙头——倒打一耙
通过场景联想,形成幽默对比。 -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利用角色间的互动关系,增强语言趣味性。
出处与解析
- 该歇后语源于《西游记》中猪八戒使用钉耙的标志性动作,后演变为比喻人在受责备时反咬一口的俗语。 - 词义解析:指明明自己理亏却拒不认错,甚至反指他人,含贬义。
使用注意
该歇后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推诿责任、不讲道理的人,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