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或行为贬低、中伤或捏造事实,以损害他人名誉、声誉或形象的行为。具体特征和法律后果如下:
一、基本定义
诋毁的核心要素包括:
主观恶意:
行为人出于嫉妒、报复等不良动机;
客观行为:
通过散布虚假信息、编造事实或恶意评价;
法律后果:
可能构成犯罪或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二、与诽谤的区别
| 维度 | 诋毁 | 诽谤 |
|------------|-------------------------------|-------------------------------|
| 行为性质 | 损害他人名誉 | 损害他人名誉 + 捏造虚假事实 |
| 是否捏造 | 可能编造或扭曲事实 | 必须捏造虚构事实 |
| 法律后果 | 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 仅构成诽谤罪(需情节严重) |
三、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
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或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
若情节严重(如多次诽谤、使用暴力或公然侮辱),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
四、日常建议
避免参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或负面信息;
证据留存:遭遇诋毁时,及时收集聊天记录、视频等证据;
法律维权:可通过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引用来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