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浣溪沙》共有三首,分别是《游蕲水清泉寺》《徐门石潭谢雨》和《彭门送梁左藏》,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游蕲水清泉寺》(元丰五年,1082年)
原文: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其政治失意、生活困顿之时。他游览蕲水清泉寺时触景生慨,借景抒发了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
艺术特色:
白描写景:以简洁语言描绘暮春兰溪景色,如“兰芽短浸溪”“沙路净无泥”,意境淡雅而富有生机。
哲理升华:结尾“休将白发唱黄鸡”以反问形式,突破年龄限制,体现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徐门石潭谢雨》(元丰元年,1078年)
原文: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背景:
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因旱灾率众到石潭祈雨,得雨后与百姓同游并作诗。此词记录了他在农村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艺术特色:
生活写实:通过“黄童白叟聚睢盱”等细节,刻画村民淳朴生活。
动态画面:如“麋鹿逢人虽未惯”,以动物行为反衬乡村宁静。
三、《彭门送梁左藏》(元丰元年,1078年)
原文:
怪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归来说与采桑姑。
背景:
此词为苏轼送别友人梁左藏(梁交)赴京之作。上片以幽默笔触描述友人被征召的仓促,下片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情。
艺术特色:
诙谐笔触:如“怪见眉间一点黄”,以夸张手法点明喜讯。
情感真挚:在送别中蕴含对友情的珍视。
总结
苏东坡的《浣溪沙》三首,分别以山水游记、农村纪行和赠别为主题,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既包含对自然的热爱,也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是苏轼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