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白居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清明节(公历4月4/5日前后)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苏轼):雨打梨花深闭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故园今夕是清明。
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竞渡歌》(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端午》(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来。
六、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月》(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八、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孟浩然):故园今夕是重阳,独向蛮村坐寂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陆游):腊八粥,腊八饭,腊八节令笑开颜。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煮粥闲。
十、除夕(农历腊月三十)
《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上古诗均围绕传统节日的核心习俗与自然意象展开,如春节的团圆与新生、元宵的灯会与猜谜、寒食的禁火与祭扫等,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