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流程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习俗中存在差异,综合多个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小殓(穿衣环节)
准备工作 - 选择单数件寿衣(如五件、七件、九件),材质以棉质为主,忌用缎子(谐音“断子”)。 - 为逝者擦拭身体,穿上寿衣,注意动作轻柔以保持体态端庄。
穿衣规范
- 先穿内衣、袜子,再套上寿衣,避免过度拉扯造成损伤。 - 传统仪式中,寿衣袖口需整理平整,头部覆盖红布或寿帽。
二、大殓(入棺环节)
移尸与安放
- 将遗体移至棺木,头朝南、脚朝北摆放于灵床或灵堂小床上。 - 棺底可铺草席或白纱纸,面部覆盖白毛巾或红布。
密封棺木
- 覆盖棺盖,先单盖后双盖(双盖由男子用力推,女子协助压下)。 - 用绳索或钉子固定棺盖,确保密封性。
三、仪式细节
净身与象征
- 用温水擦拭遗体,象征洗清尘世烦恼。 - 部分地区在水中加入草药或香料,兼具清洁与祈福作用。
陪葬与祭奠
- 棺内可放置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如照片、首饰)或生活用品。 - 传统仪式中可能伴随诵经、祈祷或家属祭奠,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停灵与告别
- 棺盖封闭后,将棺木停放在灵堂供亲友吊唁。 - 家属可集体检视遗体,确认无误后举行合棺仪式,亲友齐集揭面、跪拜告别。
四、地区差异示例
晋东南沁县: 用红布围头,由长子抱头,脚先入棺,棺内铺银箔和五谷。- 广西壮族
注意事项
具体流程需结合当地习俗,建议提前与殡仪机构或民俗专家确认。- 仪式中保持肃穆,避免过度悲伤影响仪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