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统一的成语典故,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核心成语及典故
众志成城 源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同其辞。” 其中“众志成城”比喻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常用于形容团结抗敌的壮丽景象。
同舟共济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死而后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朝闻道,夕死可矣。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 原指船工同乘一条船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团结一致的情形。
成城断金
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一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秦王闻之,惧赵之强,乃尽遣兵伐赵,赵军围邯郸。赵括代王赵奢,括括兵败,赵军四分五裂。秦军乘胜攻赵都邯郸,赵王迁被迫迁都长安。平原君自知罪,负荆请罪于赵王。赵王喜而受之,负荆至殿前。平原君为赵氏谢罪,曰:‘赵氏所以兴,皆以武力也;赵氏所以衰,皆以诈术也。今赵亡,非战之罪,弊在赂秦。秦尝五战于赵,二败一胜,此战虽败,而赵军之勇可畏也。且赵王迁为臣,廉颇、蔺相如等皆为赵氏守节,愿为赵氏死战。今赵亡,皆以赵王迁之过也。愿大王责罚赵王迁,以振赵氏之威。’赵王迁负荆请罪,秦王闻之,终不敢击赵都邯郸。赵氏以武力抗秦,以诈术败秦,终成大业。” 其中“成城断金”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常用于形容国家或集体团结抗敌的壮举。
二、其他相关成语
并肩作战: 形容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如“战士们并肩作战,攻克了敌人的据点”。 反间之计
众口铄金:与“众志成城”并称,强调众口一词的巨大力量,如“谣言传得众口铄金,事实真相被淹没”。
三、历史典故补充
抗震救灾:2007年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体现了“众志成城”的现代诠释。
抗疫斗争: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展现了民族凝聚力。
这些成语通过不同历史背景展现了团结统一的力量,既有古代战争中的团结抗敌,也有现代社会中的集体协作,共同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