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性质和地域来源划分,具体如下:
一、风(15国风)
定义 指《诗经》中收录的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60篇,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地域范围
包括周南(今陕西、河南)、召南(今河南、湖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的乐调。
功能与特点
- 展现各地风土人情,如《关雎》反映周南地区的爱情歌谣;
- 多为民间创作,少数为贵族采风作品。
二、雅(105篇)
定义
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共105篇,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王畿)的官方音乐,又称“正声雅乐”。
内容特点
- 以祭祀、宴享等礼仪活动为背景,如《大雅》多为颂扬君主功绩,表达政治理想;
- 采用规范化的乐舞形式,与民间歌谣形成鲜明对比。
三、颂(40篇)
定义
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宗庙祭祀时使用的乐歌,常配以舞蹈。
功能与特点
- 专注于祭祀祖先、神灵,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对神灵的祈求,如《周颂》可能记录西周初期祭祀活动;
- 文字较为庄重,与《风》的口语化形成对比。
补充说明
分类依据: 主要按音乐来源划分,后世雅乐失传后,"雅"特指西周京畿音乐; 艺术价值
以上解释综合了多种学术观点,其中关于雅乐来源的"夏"与"正声"两种说法,均被学界认可。